39问医生

中枢性面瘫与周围性面瘫的区别有哪些

赵英帅 普内科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中枢性面瘫与周围性面瘫的区别在于病变部位、运动神经元功能、面部肌肉对称性、症状表现以及诊断方法。
1.病变部位
中枢性面瘫是由于大脑皮层或其以下的运动神经核受损导致的,而周围性面瘫是由脑干、小脑及其以下的神经纤维受损引起的。
2.运动神经元功能
中枢性面瘫主要影响运动神经元的功能,导致肌肉收缩力减弱;周围性面瘫则涉及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引起肌肉麻痹。
3.面部肌肉对称性
中枢性面瘫通常表现为两侧面部肌肉不对称,即患侧面部肌肉萎缩、无力,而健侧正常。周围性面瘫则常出现双侧面肌同时受累的情况,但程度可能有所不同。
4.症状表现
中枢性面瘫的症状包括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等,这些症状通常会随着情绪变化而加重。周围性面瘫除了上述症状外,还可能出现耳后疼痛、味觉减退等症状,并且症状不会因情绪改变而加剧。
5.诊断方法
中枢性面瘫的诊断需进行头颅MRI检查以评估大脑结构是否异常;而周围性面瘫可通过CT扫描观察是否有中耳炎或其他相关疾病。
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都属于神经系统疾病,需要专业医生进行鉴别诊断。患者应保持充足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加重病情。
66
2025-03-27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