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机制是怎样的?

任正新 全科 主治医师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有机磷酸酯类中毒是由于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与胆碱受体结合、抑制神经肌肉传递、影响呼吸中枢、抑制心脏传导等作用机制导致的。这些机制导致体内乙酰胆碱积累,引起M样症状和N样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呼吸衰竭和心律失常。
1.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
有机磷酸酯类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导致乙酰胆碱不能被分解,从而引起乙酰胆碱浓度升高。阿托品可以竞争性地占据乙酰胆碱受体,从而阻止有机磷酸酯类与其结合,减轻其毒性作用。
2.与胆碱受体结合
有机磷酸酯类与胆碱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导致肌肉痉挛、瞳孔缩小和流涎等症状。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是一种抗胆碱药,能阻断M胆碱受体,缓解有机磷中毒引起的毒蕈碱样症状。
3.抑制神经肌肉传递
有机磷酸酯类能够抑制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释放,进而干扰神经肌肉间的正常传递,导致肌肉收缩无力甚至麻痹。新斯的明片能增强突触前膜乙酰胆碱的合成和释放,改善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用于对抗有机磷中毒引起的肌无力。
4.影响呼吸中枢
有机磷酸酯类中毒时,抑制了胆碱酯酶的活性,使得体内乙酰胆碱蓄积过多,刺激呼吸中枢,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洛贝林注射液为拟胆碱药,具有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可缓解有机磷中毒引起的呼吸衰竭。
5.抑制心脏传导
有机磷酸酯类中毒会导致心肌细胞内的乙酰胆碱含量增高,从而使心肌细胞受到刺激而产生异常放电,引起心跳加快或者心跳不齐的现象发生。利多卡因氯化钠注射液属于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适用于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可缓解有机磷中毒所致的心律紊乱。
针对有机磷酸酯类中毒,患者应立即前往医院急诊科就诊,配合医生进行血液中有机磷酸酯类代谢产物检测。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尽量远离可能含有有机磷化合物的环境,如使用含有机磷农药的农作物,以减少接触风险。
66
2024-03-10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