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抗心律失常药不良反应

任正新 全科 主治医师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抗心律失常药可能引起心动过缓、心脏传导阻滞、QT间期延长、心力衰竭加重以及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
1.心动过缓
抗心律失常药物通过抑制心脏电信号传导或减慢心跳来发挥作用,这些药物可能直接作用于窦房结或心脏传导系统。心动过缓可能导致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意识丧失甚至危及生命。
2.心脏传导阻滞
抗心律失常药物干扰了心脏内电信号的正常传导路径,导致心脏搏动不协调。心脏传导阻滞可能导致胸痛、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长期发展可能会引发心源性晕厥。
3.QT间期延长
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会延长心室复极过程中的QT间期,增加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QT间期延长可能导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这是一种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可能导致猝死。
4.心力衰竭加重
部分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扩血管的作用,会导致心脏负荷进一步增大,从而诱发心力衰竭的发生或者加重心力衰竭的程度。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水肿等症状加剧的情况。
5.电解质紊乱
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后,由于药物对机体的影响,可能导致体内电解质平衡失调。电解质紊乱会引起肌肉痉挛、抽搐、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昏迷、休克等情况。
在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期间,应定期监测心率和电解质水平,以预防上述不良反应。若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并调整治疗方案。
66
2024-04-11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