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肝郁气滞怎么按摩肝经

任正新 全科 主治医师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肝郁气滞可采取肝俞穴、太冲穴、行间穴、期门穴、三阴交穴等穴位按摩来改善。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以获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1.肝俞穴
肝俞穴是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刺激此穴具有疏肝理气的作用。患者可以适当按揉或者艾灸肝俞穴来缓解症状。肝俞穴主要用于治疗肝胆疾病以及头昏、眼花等症。
2.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足背部第一跖骨间隙的凹陷处,为足厥阴肝经之腧穴,主治肝胆病证及本经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通过针刺或指压此穴可平抑肝阳、清肝泻火,从而达到疏肝解郁的目的。太冲穴多用于治疗肝胆疾患、月经不调等病症。
3.行间穴
行间穴属足厥阴肝经,位于足背侧,在第1跖骨间隙的中央动脉搏动处,具有疏泄肝胆、平抑肝火的功效。因此,按摩此处能够起到一定的疏肝理气效果。行间穴常用于治疗头痛、目赤肿痛、黄疸等肝胆实火上攻所致的症状。
4.期门穴
期门穴在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距前正中线5寸,为足厥阴肝经的募穴,具有疏肝利胆、健脾和胃的作用。按摩期门穴能直接作用于肝脏,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肝郁气滞的情况。期门穴适用于治疗胸胁胀满、呕吐吞酸、腹胀纳呆等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症状。
5.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是足太阴脾经的穴位,位于小腿内侧,具有健脾益气、滋补肝肾的作用,对于肝郁气滞导致的情绪低落、失眠等症状有一定的调理效果。三阴交穴可用于治疗月经不调、带下、不孕等妇科疾病以及肠鸣腹胀、崩漏不止等消化系统疾病。
针对肝郁气滞的情况,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食物,以免加重肝脏负担。建议增加适量运动如太极、瑜伽,以助气血流通,同时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也有助于调节情志。
66
2024-04-22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