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的区别主要在于病因不同、症状不同、治疗方法不同、预后不同、注意事项不同等,患者需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治疗。
1、病因不同
周围性面瘫通常是由于外伤、感染等原因所引起,而中枢性面瘫通常是由于脑血管疾病、颅内肿瘤等原因所引起。
2、症状不同
周围性面瘫的患者会出现口角歪斜、讲话漏风、流涎等症状,而中枢性面瘫的患者会出现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讲话漏风等症状。
3、治疗方法不同
周围性面瘫的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钴胺、维生素B12等营养神经的药物进行治疗,还可以通过针灸、推拿等方式进行治疗。而中枢性面瘫的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
4、预后不同
周围性面瘫通常在经过积极治疗后,预后较好。而中枢性面瘫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肢体瘫痪、意识障碍等严重并发症,预后相对较差。
5、注意事项不同
周围性面瘫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面部长期接受冷风刺激,以免加重病情。而中枢性面瘫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适当进行面部肌肉训练,如睁眼、吸吮、翘嘴唇、示齿等,可以促进面部神经功能恢复。
无论是周围性面瘫还是中枢性面瘫,对患者的生活都会造成影响,所以建议患者及时前往医院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