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药前评估患者风险
用药前评估患者风险旨在了解其既往病史、药物过敏史等,以预测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通过评估可以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
2.监测血药浓度
监测血药浓度是为了确保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避免因浓度过高引起的毒性反应。定期检测可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调整治疗方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3.调整剂量
调整剂量是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等因素来确定合适的用药量,以减少毒性反应。合理控制剂量可以有效地防止过量使用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或心脏毒性。
4.维生素K补充
维生素K补充是在长期服用苯妥英钠时为了预防凝血功能障碍而进行的一种辅助治疗措施。由于苯妥英钠会诱导肝酶活性增加,加速其自身代谢及其它药物代谢,因此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K以维持正常的凝血功能。
5.应用抗过敏药物
应用抗过敏药物可用于预防或减轻可能出现的皮肤瘙痒、荨麻疹等过敏反应。针对可能发生但尚未出现的过敏反应提供保护作用,有助于缓解症状并促进恢复。
建议密切观察任何疑似不良反应的症状,并立即报告医生。必要时,应遵医嘱停药或更换其他替代药物以减少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