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检查脾大是怎么回事

赵英帅 普内科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检查脾大可能是由肝硬化、疟疾、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巨球蛋白血症等疾病引起的,需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患者应尽快就医以确定具体原因并接受适当治疗。
1.肝硬化
肝硬化时肝脏组织发生纤维化和结构重构,导致肝窦狭窄、门脉高压,引起脾脏充血性肿大。这主要是因为肝硬化后肝脏的代谢功能下降,从而影响了血液回流。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恩替卡韦片、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等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改善病情。
2.疟疾
疟原虫通过蚊子叮咬进入人体后大量繁殖,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炎症反应,导致脾脏充血肿大。此外,感染后的免疫应答可能包括脾脏中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活化和增殖,进一步促进脾脏肿大。对于疟疾的治疗,通常采用青蒿素类药物如蒿甲醚片、青蒿琥酯片进行治疗。
3.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CML是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由于骨髓内异常增生的原始细胞和幼稚细胞大量蓄积并释放入血液中,导致脾脏受到压迫而肿大。CML患者的白血病细胞可在骨髓内异常增殖,同时也会向周围器官浸润,其中就包括脾脏。临床上常使用伊马替尼、达沙替尼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来控制CML的进展,减轻脾脏肿大的症状。
4.非霍奇金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种B细胞恶性肿瘤,肿瘤细胞无序增殖并在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中形成肿瘤结节。这些结节可能会侵犯邻近的脾脏,导致脾脏肿大。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常用方案有环磷酰胺联合、环磷酰胺联合长春新碱等,以期杀灭癌细胞并缩小脾脏。
5.巨球蛋白血症
巨球蛋白血症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其特征为骨髓内浆细胞过度增生并分泌大量的单克隆IgM。高水平的IgM可以导致脾脏内树突状细胞成熟受阻,进而促使脾脏内未成熟的树突状细胞向血液循环中逃逸,继而导致脾脏肿大。临床可遵医嘱使用苯丁酸氮芥、环磷酰胺等烷化剂进行化疗,也可以用利妥昔单抗、奥法木单抗等生物制剂靶向治疗。
建议定期监测脾脏大小以及相关血液指标,如血常规、肝功能等,以便及时发现脾脏的变化。必要时,医生可能会推荐进行超声波检查、CT扫描或MRI以评估脾脏的情况。针对脾脏肿大的原因,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减少脾脏负担。
66
2024-03-28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