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核黄疸是指什么

赵英帅 普内科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核黄疸是指胆红素在体内积累并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损伤的一种疾病,与新生儿未成熟肝细胞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不足有关。
核黄疸是由于未结合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在神经组织内蓄积导致的。该物质具有神经毒性作用,可干扰神经元的功能和结构完整性。核黄疸的症状取决于其严重程度和出现速度。轻度病例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重度则可能导致意识障碍、运动失调甚至死亡。
诊断核黄疸通常需要进行血清胆红素水平检测、头颅超声波检查以及磁共振成像等。这些检查有助于评估胆红素水平是否异常升高以及大脑受损情况。核黄疸的治疗旨在降低胆红素水平并预防进一步损害。光疗如蓝光照射是首选方法;对于重症或特定原因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换血疗法可能是必要的。
早期识别和干预对减少核黄疸后遗症至关重要。家长应密切监测婴儿皮肤和眼白部分的颜色变化,以及时发现可疑的高胆红素血症迹象。
66
2024-03-02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