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核黄疸是指什么

赵英帅 普内科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核黄疸是指胆红素脑病,是由于未结合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引起中枢神经细胞损伤的一种疾病。
核黄疸是由未结合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与脑组织中的神经递质结合形成胆红素神经递质复合物,进而抑制脑内多巴胺的合成和代谢,导致神经元功能障碍。这种高浓度的胆红素可以干扰脑部的正常生理活动,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核黄疸的症状包括嗜睡、喂养困难、肌张力减低、过度兴奋、角弓反张等。重症可出现抽搐、发热、前囟饱满等症状。这些症状通常发生在出生后3-5天,但也可能更早或更晚出现。
诊断核黄疸的主要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测定、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比值分析以及脑脊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如头颅超声波检查也可辅助诊断。核黄疸的治疗主要是预防性措施,如早期光疗以降低未结合胆红素水平。对于已经发生胆红素脑损伤者,可考虑使用促进脑细胞代谢药物,如脑蛋白水解物片、吡拉西坦胶囊等。
新生儿黄疸需密切监测并定期评估其进展,避免脱水和过度劳累,确保充足的休息时间,同时注意观察皮肤颜色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66
2024-01-20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