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抗结核药对皮肤影响是什么

李帆 肿瘤科 副主任医师
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抗结核药可能引起药物过敏性皮炎、药物热、光敏性皮炎等皮肤反应,同时也可能导致皮肤干燥或肝功能损害。
1.药物过敏性皮炎
药物过敏性皮炎是机体对某些药物产生变态反应,导致免疫系统异常激活。典型症状包括荨麻疹、瘙痒等,严重时可能出现红斑、水疱等症状。
2.药物热
药物热主要是由于患者使用了某些药物后出现的一种发热现象,通常是因为药物中的某些成分刺激机体免疫系统而引起炎症反应。表现为用药后数小时至数十小时内突然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还可能伴有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
3.光敏性皮炎
光敏性皮炎是由日晒引起的一种皮肤炎症反应,当特定的光敏剂与紫外线相互作用时,会诱导细胞内活性氧簇的形成,进而损伤皮肤细胞。可表现为暴露于阳光下的皮肤出现红斑、水肿和灼痛。
4.皮肤干燥
皮肤干燥可能是由抗结核药物引起的皮肤水分丢失过快所致,这可能与药物的脱水作用有关。可能导致皮肤瘙痒、皲裂等问题,进一步增加感染风险。
5.肝功能损害
肝功能损害是指肝脏受到损伤,导致其解毒、代谢等功能受到影响。抗结核药物可能会对肝脏造成毒性作用,引起肝细胞损伤或炎症。临床表现可能包括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右上腹胀满等不适症状。
在服用抗结核药物期间,应注意观察皮肤变化,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有助于减少皮肤副作用的发生。
66
2024-03-17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