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痛经穴位疗法

痛经可以通过热敷小腹、艾灸关元穴、按摩三阴交穴、服用当归生姜羊肉汤等治疗措施来缓解。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热敷小腹
使用热水袋或者暖宝宝贴在下腹部,每次15-30分钟。此方法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子宫平滑肌痉挛引起的疼痛。
2.艾灸关元穴
取坐位或仰卧位,用点燃的艾条悬置于关元穴上方约3厘米处施灸,距离皮肤不可太近,防止灼伤皮肤,每次可灸10~15分钟左右。因为关元穴位于身体前正中线上、肚脐下方3寸的位置,是任脉上的腧穴之一,而任脉循行经过人体前阴、小腹、胸膈等部位,所以通过艾灸此处能起到温补下焦的作用,从而改善痛经的症状。
3.按摩三阴交穴
患者取座位或仰卧位,双腿自然伸直,放松肌肉,用拇指按揉三阴交穴,力度适中,通常按揉5分钟左右。三阴交穴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内侧,踝骨高点上3英寸,在胫骨后缘靠近比目鱼肌位置,经常按揉此穴具有健脾益气、活血化瘀的功效,因此对痛经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4.服用当归生姜羊肉汤
将当归、生姜洗净切片,羊肉洗净切块,加水适量,放入全部主料煮至羊肉熟烂即成,饮汤吃肉。本方具有温经散寒,养血止痛之功效,适用于虚寒性痛经。
在接受穴位疗法时,应由专业中医师指导并监控,以免因操作不当引起不良反应。若痛经症状持续且无法通过简单措施缓解,则建议及时就医,以便获得适当的药物治疗。
66
2024-03-08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