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去公共场合之前都很紧张,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也可能是焦虑症、社交恐惧症等精神疾病引起的。应及时到医院心理科就诊检查,明确具体病因后,并遵医嘱进行针对性治疗。
一、生理现象:
如果本身性格比较内向,第一次去公共场所前过于紧张,可能会出现害怕、焦虑、紧张的心理,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不用特殊治疗。适当休息、调整心态后,症状会有所缓解。
二、病理因素:
1.焦虑症:如果本身患有焦虑症,去公共场所后可能会因为环境改变、情绪波动、事故刺激等因素引起焦虑症,出现不想去某个公共场所的表现,同时伴有心动过速、呼吸加快、出汗、发抖等症状。需要遵医嘱使用劳拉西泮、丁螺环酮、坦度螺酮等药物进行治疗。
2.社交恐惧症:若本身患有社交恐惧症,去公共场所后可能会因为社交对象与他人的社交方式不正确、情绪焦虑、过分自卑等,出现不想去某个公共场所的表现,同时伴有恐惧、焦虑、呼吸困难、心跳加快、出汗、发抖等症状。需要遵医嘱使用舍曲林、氟西汀、帕罗西汀等药物进行治疗。
3.其他疾病:每次去公共场所还很紧张,还可能与抑郁症、失眠症等疾病有关,还会出现情绪低落、睡眠困难、心悸、胸闷、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可通过心理测查、抑郁量表测评等,明确诊断。
患者应保持良好心态,积极乐观面对生活,多与家人沟通交流。适当参加有氧运动,多听音乐,有助于缓解不适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