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上热下寒怎么艾灸

于晨光 中医内科 主治医师
哈尔滨市中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上热下寒可采取艾灸膈俞穴、艾灸天枢穴、艾灸关元穴、艾灸三阴交穴、艾灸太溪穴等方法进行调理。
1.艾灸膈俞穴
膈俞穴位于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通过艾灸此穴位可以起到疏肝理气、活血通络的作用,从而缓解上热下寒的症状。本穴位适用于气血瘀滞所致的痛经、胃痛等病症。但需注意的是,对本穴位过敏者不宜使用。
2.艾灸天枢穴
天枢穴位于腹中部,距离肚脐左右各两横指的位置,在临床上常用于调理肠胃功能,对于改善上热下寒有一定的效果。如果患者存在便秘的情况,则不建议艾灸此处,以免导致病情加重。
3.艾灸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通过艾灸此穴位能够起到补肾培元、温阳固脱的功效,有助于调节体内阴阳平衡,从而达到辅助治疗上热下寒的目的。本穴位还可用于缓解久泄久痢、少腹疼痛等症状。但要由专业人士操作,不可自行盲目艾灸。
4.艾灸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踝骨上4横指宽处,通过艾灸此穴位可健脾益气、调和气血,使人体上下之气机得以顺畅运行,从而改善上热下寒的现象。本穴位还主治消化不良、月经不调等疾病。但要注意的是,孕妇禁用。
5.艾灸太溪穴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缘,跟腱的后方凹陷处,通过艾灸此穴位具有滋阴补肾的作用,能有效缓解因肾虚引起的上热下寒症状。本穴位可用于治疗头晕目眩、失眠多梦等病症。但是处于妊娠期的女性不宜艾灸此穴位。
针对上热下寒的症状,中医推荐采用中药外敷的方法来调理。如遵医嘱将黄连、吴茱萸研磨成粉末,加适量醋调制成糊状,然后外敷于涌泉穴、太冲穴等穴位,以促进气血循环,达到上清下温的效果。
66
2024-10-17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