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夏天肿的厉害,冬天轻一些,可能是生理因素、外伤、下肢静脉曲张、肾小球肾炎、心力衰竭等原因引起的。患者可以到医院就诊,查明病因,在医生指导下对症治疗。
1、生理因素
如果长时间久坐、久站,或者是经常从事重体力劳动,可能会导致下肢血液循环不通畅,容易引起脚踝部位肿胀,但是在冬天时症状可能会减轻。通常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日常注意避免长时间久坐、久站,或从事重体力劳动。
2、外伤
如果患者脚踝受到外伤,可能会导致局部毛细血管破裂,容易引起局部肿胀、疼痛等症状。患者可以在24小时内进行冷敷,24小时后进行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肿胀的症状。如果疼痛症状比较严重,患者也可以遵医嘱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3、下肢静脉曲张
如果患者长时间久坐、久站,可能会导致下肢静脉曲张,进而会导致下肢血液循环不通畅,容易引起脚踝部位肿胀、疼痛等症状。患者可以穿戴静脉曲张袜,促进静脉回流,缓解不适症状。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手术进行治疗。
4、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肾炎通常与遗传、感染等因素有关。患者一般会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脚踝肿胀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醋酸、等糖皮质激素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氢等利尿剂进行治疗。
5、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主要是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等原因引起的心脏泵血功能受损,导致心肌的收缩功能出现障碍的情况。临床上一般会引起体循环静脉淤血的情况,从而导致下肢水肿、呼吸困难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托拉塞米等利尿剂,减轻体液潴留的情况。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洋地黄毒苷、去乙酰毛花苷等强心剂药物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着凉,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患者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注意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