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个多月宝宝有时候咬住牙齿发抖,可能是由于生理性因素、缺钙、消化不良、癫痫、小儿脑性瘫痪等原因引起的。
1、生理性因素
宝宝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善,如果受到外界刺激,比如受到惊吓、寒冷等,会出现咬牙、发抖等症状,一般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特殊治疗,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2、缺钙
如果宝宝摄入的营养不均衡,导致身体缺钙,会导致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出现有时候咬牙、发抖等症状。建议家长给宝宝添加辅食,多吃含钙的食物,如牛奶、鸡蛋、豆浆等,同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碳酸钙颗粒、葡萄糖酸钙口服液等药物来补钙。
3、消化不良
如果宝宝吃的食物过多,会导致食物在胃肠道内堆积,引起消化不良,导致上述症状出现。同时还会伴有食欲下降、腹胀等症状。建议家长给宝宝按摩腹部,促进胃肠道蠕动,必要时,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小儿健脾胃颗粒、小儿七星茶颗粒等药物来治疗。
4、癫痫
癫痫是由脑部神经元异常过度放电而导致的慢性脑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原因与遗传因素有关,患者会出现身体抽搐、痉挛、昏厥等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卡马西平片、苯妥英钠片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通过大脑半球皮质切除术治疗。
5、小儿脑性瘫痪
小儿脑性瘫痪是指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可能与遗传因素、感染、中毒等因素有关。患者会出现发抖、智力低下、语言障碍、感官障碍等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丹曲林钠胶囊、巴氯芬片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通过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
如果宝宝出现不适症状,家长应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