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下午晚上身高会变矮一些,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也可能是受到病理因素的影响,比如骨质疏松、佝偻病。
1、生理现象
一般情况下,人体的身高与晚上的睡眠时间有一定的关系,通常在晚上的睡眠时间,人体的激素水平会达到峰值,因此在早上时,身高会比较高,而下午的时候,身体会因为激素水平的变化,而出现身高变矮的现象。一般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特殊治疗。
2、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质疾病,是指骨密度降低,骨质变薄,骨脆性增加,骨折风险性增加的一种疾病。通常是因为体内的激素水平发生变化,或者是因为不良的饮食习惯以及生活习惯所引起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腰背容易疼痛、骨折等症状。一般患者可遵医嘱口服碳酸钙D3片、阿法骨化醇软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可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加强营养,有助于骨质疏松的恢复。
3、佝偻病
佝偻病是因为体内维生素D不足,使身体无法吸收钙元素,导致钙元素缺乏,从而引起骨骼发生病变,引起身高偏矮、多汗、夜间睡不踏实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口服维生素D滴剂、葡萄糖酸钙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可多晒晒太阳,有助于促进钙元素的吸收。
除以上原因外,还可能是因为骨折、骨质增生、骨肿瘤等原因导致的。若身体出现不适,建议及时去医院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