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温度正常晚上温度37°C,可能是正常现象,也可能是不正常的现象,可能是环境因素、植物神经紊乱、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肺结核等原因引起的,可以根据不同的原因选择针对性地治疗。
1、正常现象
一般情况下,人体正常体温在36°C到37°C之间,晚上的体温会比白天稍高一些,可能会在36°C到37°C之间。如果没有伴随着其他不适的症状,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的治疗。建议患者在晚上睡觉前可以使用温水泡脚,或者是使用热水袋热敷,能够起到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可以帮助体温下降。
2、环境因素
如果患者在晚上睡觉时,室内的温度比较高,并且盖的被子比较厚,可能会导致体温升高,出现在晚上温度升高到37°C的现象。建议患者在晚上睡觉时可以适当地开窗通风,或者是将室内的温度调低一些,同时还可以适当地喝一些温水,能够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使体温逐渐恢复正常。
3、植物神经紊乱
如果患者在白天时精神压力过大,可能会导致植物神经紊乱,从而出现体温升高的情况,一般不会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排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必要时,患者可以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谷维素、维生素B1等药物进行治疗。
4、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如果患者本身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在晚上睡觉时,可能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从而导致体温上升,出现在晚上温度升高到37°C的现象,同时还会伴有心慌、手抖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丙硫氧嘧啶片、甲巯咪唑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还要注意避免食用含碘量高的食物,如海带、紫菜等。
5、肺结核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呼吸系统传染性疾病,如果患者晚上处于肺结核发作期,可能会出现体温升高的情况,同时还会伴有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利福平、异烟肼等药物进行抗结核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乙胺丁醇、吡嗪酰胺等药物进行治疗。
如果患者症状持续加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