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理降温
物理降温通常包括使用湿毛巾敷于患者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经过处,以及使用风扇加速散热等方式。此方法有助于降低身体核心温度,缓解由高温引起的不适症状。
2.补液治疗
补液治疗通过口服或静脉途径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如口服补盐溶液或静脉滴注生理盐水。中暑时体液丢失可能导致脱水和电解质失衡,补液可纠正这些异常并支持新陈代谢功能。
3.电解质平衡恢复
电解质平衡恢复通过监测血液电解质水平,调整饮食或服用电解质补充剂来纠正钠、钾等离子不平衡。不适当的电解质失衡可能加剧中暑症状,恢复平衡有助于恢复正常生理状态。
4.预防脱水
预防脱水需限制液体摄入量,尤其是含酒精饮料,增加摄水量,维持每日尿量至少0.5L。中暑时,机体为散热会过度排汗导致水分流失,此时重点是防止进一步脱水,保护肾脏功能。
5.预防脑水肿
预防脑水肿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时发现并处理颅内高压征象。中暑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可能导致脑水肿,预防措施旨在早期识别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干预手段。
在炎热天气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中会导致体温调节失调,增加热中暑的风险。因此,建议采取遮阳措施,如戴太阳帽、涂抹防晒霜,以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