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节活动训练
患者可以通过被动屈伸、旋转等动作来增加关节灵活性。此方法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从而减轻疼痛感。
2.肌力训练
针对受损区域周围肌肉开展针对性强化练习,如握拳运动、腕部支撑等。增强局部肌肉力量有助于稳定关节结构,防止进一步损伤并促进功能恢复。
3.关节保护训练
教导患者正确使用手部及手腕,在日常生活中采取预防措施,如提重物时使用肘部支撑等。目的是通过教育提高患者对自身状况的认识,减少因不当使用导致的风险。
4.热敷疗法
利用温度较低的物体作用于患处,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可起到消炎止痛的作用,进而缓解不适症状。
5.针灸治疗
选择特定穴位进行电针刺激,每次治疗时间约30分钟。针灸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反应,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关节僵硬。
除上述措施外,还应定期监测病情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必要时,物理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建议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