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高渗性脱水的病因是尿崩症

赵英帅 普内科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高渗性脱水可能是由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肾小管损伤、电解质紊乱、长期禁食、严重腹泻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
抗利尿激素由下视丘神经垂体束中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合成和释放,在调节体内水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其通过提高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来减少尿液产生,从而维持身体水分平衡。当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时,肾脏不能有效地保留水分,导致大量低比重尿液排出,引起渗透压下降。确诊后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以遵医嘱使用复方乳酸钠山梨醇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治疗。
2.肾小管损伤
肾小管损伤会导致肾小管功能障碍,影响其对水和电解质的重吸收能力,进而引起高渗性脱水的发生。患者可遵照医生的指导服用片、氢片等利尿剂缓解水肿症状,同时纠正水电解质失衡。
3.电解质紊乱
由于摄入过量盐分或排泄不畅,可能导致体内钠离子浓度升高,诱发高渗性脱水。补充电解质平衡是关键,可通过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输注电解质溶液来纠正。
4.长期禁食
长时间不进食会造成机体能量供应不足,为保证基础生命活动所需,机体会启动自我保护机制,通过分解脂肪储备来提供能量,此时会产生大量的酮体,这些酮体具有较强的渗透活性,能将水分从血液向组织间隙转移,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对于这种情况,可以通过适量进食含碳水化合物丰富的食物如白米饭、馒头等来改善。
5.严重腹泻
严重腹泻会引起肠道快速蠕动,使水分和电解质以超过正常速度流失,导致渗透压上升。针对严重腹泻的情况,建议患者到医院就诊并完善大便常规、轮状病毒检测等相关检查,以便进一步确定诊断并接受相应治疗。
日常生活中需注意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过度出汗或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必要时,应定期监测血电解质水平以及体重变化,以早期发现并处理高渗性脱水。
66
2024-02-28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