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身体感到恶寒是怎么回事

柯怀 妇产科 副主任医师
阳新县人民医院 三级
咨询
身体感到恶寒可能是感染性休克、败血症、流行性感冒、疟疾、麻疹等疾病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感染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是由于病原体及其毒素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导致机体免疫反应异常和炎症介质释放增加,引起组织器官损伤、微循环障碍和细胞代谢紊乱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此时体温调节中枢受损,产热大于散热,出现畏寒。感染性休克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如头孢曲松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等。
2.败血症
败血症是指致病菌侵入血液并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和内毒素血症,刺激机体产生发热应激反应,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出现高热不退的情况。对于败血症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青霉素G、苯唑西林钠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3.流行性感冒
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病毒在其体内复制,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同时也会对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从而引起发热的症状。当体温上升时,为保持体温稳定,机体会通过收缩肌肉的方式来减少热量散失,进而出现恶寒的现象。患者可以口服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扎那米韦吸入粉雾剂等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4.疟疾
疟疾是由疟原虫经蚊子叮咬传播引起的传染病,可通过抑制寄生虫的表膜一线粒体的功能,干扰疟原虫的生长发育周期,从而控制病情。该病会导致疟原虫裂殖子不能入侵红细胞,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加重病情,表现为畏寒、发热等症状。疟疾的治疗通常采用奎宁、氯喹等抗疟药,以清除寄生虫感染。
5.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麻疹病毒侵袭上皮细胞,导致局部黏膜充血水肿,继而出现畏寒现象。麻疹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阿昔洛韦片、更昔洛韦胶囊等抗病毒药物缓解不适症状。
针对以上提及的疾病,建议定期监测体温变化,必要时进行血常规、CRP值检测以及特定病原体检测。患者应注意休息,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已知传染源,以防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66
2024-02-12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