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原因

王昱 风湿免疫科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可能是由创伤、感染、肿瘤等引起的。
1.创伤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通常在严重创伤后发生,由于组织损伤和释放的促凝物质导致血液凝固系统激活,形成广泛的微血栓。治疗可能包括使用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物如氨甲环酸,以减少血栓形成并防止出血。
2.感染
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或脓毒症时,细菌或病毒会刺激机体产生大量促凝物质,引发DIC。针对感染性DIC的治疗可能包括抗生素治疗和免疫调节剂如糖皮质激素来控制感染源。
3.肿瘤
某些恶性肿瘤如白血病或实体瘤晚期时,肿瘤细胞会释放促凝物质进入血液循环,诱发DIC。针对肿瘤相关DIC的治疗可能包括化疗、放疗或手术切除原发肿瘤。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可能导致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风险增加。因此,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抗凝药物剂量。建议进行血液学检查、D-二聚体检测以及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以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并指导后续处理。
66
2022-04-24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