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2000- 39.net
老年性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为特征的代谢性骨病。
老年性骨质疏松的主要病理机制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骨骼吸收大于形成,包括雌激素水平下降、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多、维生素D缺乏等。这些因素会导致骨细胞活性降低,骨基质分解加速,从而引起骨密度减低。患者可能会出现腰背疼痛、身高缩短、驼背等症状,特别是在受到轻微外力时容易发生骨折,如跌倒后易发生髋部、脊柱或手腕部骨折。
针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的诊断通常需要进行骨密度测量,可以通过双能X线吸收法(DXA)或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QCT)来评估骨密度。此外,血液生化检测也可以帮助确定是否存在钙、磷、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的不足。对于老年性骨质疏松,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可能包括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以及维生素D和钙补充剂。生活方式调整则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吸烟和限制饮酒等。
建议老年人定期接受骨密度检查,及时发现并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膳食、适度锻炼和充足睡眠,有助于维持骨骼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