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跟腱是否损伤,可以通过症状、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肌骨超声检查、核磁共振检查等方式进行判断,有助于医生更好地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
1、症状
跟腱损伤通常是指跟腱急性或慢性劳损后,出现的肌腱部分或全部纤维撕裂。如果患者在运动前没有做好热身,可能会导致跟腱出现急性损伤,患者可能会出现局部疼痛、肿胀、僵硬等症状。如果患者在运动后出现跟腱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可能是跟腱出现慢性劳损。
2、体格检查
跟腱损伤的患者在进行体格检查时,可能会出现局部压痛、肿胀、瘀斑等症状,按压时疼痛会加重。如果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可以初步判断为跟腱损伤。
3、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超声检查、核磁共振检查等,能够明确患者是否存在跟腱损伤的情况,也可以检查出患者是否存在骨折、跟腱断裂等情况。
4、肌骨超声检查
肌骨超声检查主要是利用超声波对肌肉、骨骼等部位进行检查,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肌腱损伤的情况,也可以检查出患者是否存在跟腱炎、跟腱钙化等疾病。
5、核磁共振检查
核磁共振检查主要是利用磁场引起体内水分子位置的改变而进行的一项检查,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跟腱损伤的情况,也可以检查出患者是否存在跟腱炎、跟腱钙化等疾病。
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跟腱,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导致跟腱损伤。如果患者出现跟腱损伤的情况,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跟腱损伤的程度进行针对性治疗。如果患者跟腱损伤比较轻微,可以通过多休息的方式,促进跟腱愈合。如果患者跟腱损伤比较严重,可以通过石膏固定的方式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