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胆道梗阻
胆道梗阻是指胆汁排泄受阻,导致胆汁淤积和压力升高,当压力超过胆管壁的承受能力时,会引起胆管破裂,从而引发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治疗胆道梗阻通常需要进行胆道引流术,如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术(PTCD)或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以缓解压力并恢复胆汁排泄。
2.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是由于胆管内细菌滋生,当细菌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胆管壁发炎和肿胀,从而引起急性化脓性胆管炎。针对细菌感染的治疗通常包括抗生素治疗,如头孢曲松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以减少细菌数量并控制感染。
3.胆囊结石
当胆囊结石移动到胆总管并堵塞其开口时,会导致胆汁无法正常排出,从而引起胆管扩张和压力升高,最终导致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对于由胆囊结石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在稳定患者后,可能需要进行急诊手术移除结石或进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以移除结石。
在诊断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后,应立即就医并接受治疗。患者应避免摄入油腻食物和酒精,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饮食调整。此外,定期复查超声检查或CT扫描以监测病情变化也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