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钙和骨质疏松不是一回事,两者的区别在于发病原因不同、好发人群不同、临床症状不同、治疗方式不同、预后不同等。
1、发病原因不同
缺钙是指身体内钙缺乏的状态,可能是由于患者长期挑食、偏食,导致身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不足引起的,也可能是长期卧床的原因导致的。而骨质疏松是一种代谢性骨病,主要是由于骨量降低、骨组织微结构破坏等原因导致的,可能与年龄因素、药物因素、营养因素等有关。
2、好发人群不同
缺钙多发于老年人、孕妇、儿童等人群。而骨质疏松多发于中老年人、长期卧床的人群、缺乏运动的人群等。
3、临床症状不同
缺钙可能会出现肌肉痉挛、口周麻木、骨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骨骼畸形。骨质疏松可能会出现乏力、全身骨痛、脊柱变形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骨折的情况。
4、治疗方式不同
缺钙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碳酸钙颗粒、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出现缺钙现象,可以合理调整饮食习惯,适当吃含钙量丰富的食物,比如牛奶、虾皮等。骨质疏松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阿仑膦酸钠片、利塞膦酸钠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也可以适当吃富含钙元素的食物,比如豆腐、排骨等。
5、预后不同
缺钙可能会引起骨质疏松,如果患者能够及时补钙,一般可以改善症状,如果患者未能及时补钙,可能会引起骨质疏松症,出现骨折、胸廓畸形等情况。而骨质疏松症如果能够及时发现,并进行规范治疗,一般可以控制病情,改善症状,如果未能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骨折,出现身高缩短、驼背等情况。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注意饮食均衡,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如果出现不适症状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