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肌肉萎缩可以考虑营养支持治疗、物理疗法、功能锻炼、针灸治疗等方法来缓解。如果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加重,应尽快就医。
1.营养支持治疗
通过提供均衡饮食或补充蛋白质、维生素D等必要营养素,增强机体恢复能力。营养支持有助于促进骨骼愈合及肌力恢复,对骨折后肌肉萎缩有益。
2.物理疗法
包括被动关节活动训练、渐进性抗阻训练等,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旨在改善血液循环、减少僵硬、提高关节灵活性和稳定性;对预防肌肉萎缩有积极作用。
3.功能锻炼
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的功能锻炼,如屈伸运动、旋转运动等。功能锻炼能够促进患处血液循环,刺激神经细胞发育,防止肌肉萎缩加重。
4.针灸治疗
选择特定穴位进行电针刺激,每次治疗时间约30分钟至60分钟。针灸可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状态,缓解因长期不动导致的肌肉紧张和萎缩。
骨折后应避免过度使用受影响肢体,以免影响骨折愈合过程。日常生活中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有利于身体恢复。
1.营养支持治疗
通过提供均衡饮食或补充蛋白质、维生素D等必要营养素,增强机体恢复能力。营养支持有助于促进骨骼愈合及肌力恢复,对骨折后肌肉萎缩有益。
2.物理疗法
包括被动关节活动训练、渐进性抗阻训练等,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旨在改善血液循环、减少僵硬、提高关节灵活性和稳定性;对预防肌肉萎缩有积极作用。
3.功能锻炼
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的功能锻炼,如屈伸运动、旋转运动等。功能锻炼能够促进患处血液循环,刺激神经细胞发育,防止肌肉萎缩加重。
4.针灸治疗
选择特定穴位进行电针刺激,每次治疗时间约30分钟至60分钟。针灸可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状态,缓解因长期不动导致的肌肉紧张和萎缩。
骨折后应避免过度使用受影响肢体,以免影响骨折愈合过程。日常生活中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有利于身体恢复。